发布时间:2023-05-31
1. 基于肽段的PROTACs
2001年,PROTAC技术先驱Crews及其同事Deshaies报道了第一个PROTAC分子PROTAC-1,靶向降解蛋氨酸氨肽酶2(Met AP-2)。最开始的PROTAC技术是以多肽为配体,成功靶向Met AP-2、雄性激素受体(AR)、雌性激素受体α(Erα)、磷脂酰肌醇 3-激酶(PI3K)等靶点。然而,这些基于肽段的PROTAC分子活性较差,处于微摩尔水平,主要原因可能是由于多肽的存在,导致PROTACs分子具有较差的细胞渗透性。不可否认的是,基于肽段的 PROTAC技术为后来基于小分子 PROTACs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理论基础。
2. 基于小分子的PROTACs
由于基于多肽的PROTACs分子往往分子量较大,细胞渗透性差,降解靶蛋白的效果也一般,发展受到一定的限制。直到CRL4CRBN、CRL2VHL、cIAP等E3泛素连接酶小分子配体的发现,为PROTAC技术的发展提供了新方向。
第一个小分子PROTAC诞生于2008年,Crews课题组设计合成了PROTAC_AR,由靶向MDM2 E3泛素连接酶的小分子抑制剂nutlin和AR小分子配体以及中间的PEG Linker构成。尽管其降解的效率一般,但是开启了小分子PROTAC发展的先河。
后来的十几年内,科学家们开发出以CRL4CRBN、CRL2VHL、cIAP E3泛素连接酶配体的各种小分子PROTACs,并成功靶向细胞视黄酸结合蛋白Ⅱ(CRABP-Ⅱ)、ERα、TACC、BCR-ABL、BRD4、TBK1、AR等靶点。最近Arvinas公司研发的ARV-110 和ARV-471两个PROTAC分子已经进入临床Ⅰ期实验,分别用于治疗前列腺癌和乳腺癌。
参考文献:
[1] 朱瑞. 靶向降解含有Src同源2结构域蛋白酪氨酸磷酸酶(SHP2)的PROTAC分子库连续化合成方法研究[D]. 江南大学, 2020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