发布时间:2022-12-19
PROTAC技术的雏形是先构建一个可结合Skp1-Cullin-F(SCF)E3和磷酸化的Rb蛋白(p Rb)的融合蛋白表达载体,再将该质粒转导进细胞,表达的融合蛋白可以招募p Rb通过SCF进行泛素降解,但这项技术存在转导效率低、使用了对细胞有潜在损害的慢病毒等不足。现有的PROTAC由3部分构成:靶蛋白结合基团、泛素连接酶结合基团以及连接链。在细胞内,PROTAC可以同时与靶蛋白及E3结合,使本来不能与E3结合的靶蛋白泛素化,进而被蛋白酶体识别并降解。与传统的针对蛋白激酶活性位点的小分子不同,PROTAC的靶蛋白可以是没有明显活性位点的蛋白质,这能够显著增加靶蛋白的数量,也使我们能利用现有的E3连接酶处理新发现的靶蛋白,增加PROTAC在设计上的选择。此外,PROTAC分子本身的灵活性更使得其应用前景十分广泛。目前已有很多学者对PROTAC技术进行研究,包括设计合成针对特定靶蛋白,如雄激素受体(androgen receptor, AR)、雌激素受体(estrogen receptor, ER)、芳香烃受体(aryl hydrocarbon receptor, AHR)和蛋氨酸氨肽酶2(methionine aminopeptidase-2, Met AP-2)的PROTAC分子,以及探索各种提高PROTAC活性的途径,并取得了一定的进展。
参考文献:
[1] 费聿东, 刘路, 等. PROTAC及其在肿瘤治疗方面的应用[J]. 生命的化学, 2014, 34(4): 549-554.
[2] Wang Q, Tao T, Han Y, et al. Nonstructural protein P7-2 encoded by rice black-streaked dwarf virus interacts with SKP1, a core subunit of SCF ubiquitin ligase.Virol J, 2013, 10: 325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