发布时间:2023-06-28
据统计,全球自身免疫性疾病治疗的药物处于稳定增长的趋势。2018 年时市场规模为1099亿美元,预计到2025年将达到1522亿美元,从2019年到2026年的复合年增长率将到达4.4%。但是目前临床上使用的自身免疫性疾病药物种类有限,且往往具有副反应,其中最常使用的药物就是 JAK(Janus kinase)小分子抑制剂。
JAK1、JAK2、JAK3 和非受体酪氨酸蛋白激酶TYK2是细胞内的酪氨酸激酶,它们与信号传导及转录激活蛋白(Signal transducer and activator of transcription, STAT)等转录因子协同作用,介导50多个不同的细胞因子以及激素和生长因子的信号传导,其中包括多种炎性细胞因子如白细胞介素-2(Interleukin-2, IL-2)、IL-4、IL-7、IL-9、IL-15 和 IL-21 等。JAK 抑制剂通过阻断JAK-STAT通路来实现对炎性细胞因子信号的抑制,因此被用于治疗多种自身免疫性疾病,如类风湿性关节炎、银屑病关节炎、银屑病、炎症性肠病和斑秃等。但由于JAK抑制剂往往是通过与JAK蛋白的激酶域结合实现抑制作用,而JAK家族的该激酶结构域高度相似,因此JAK抑制剂往往缺乏选择性。例如被批准用于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 tofacitinib(1-1)主要抑制JAK3和JAK1,但也在一定程度上抑制JAK2。这种选择性问题,使得JAK抑制剂对细胞因子的抑制同样缺乏特异性。使用JAK抑制剂存在感染、恶性肿瘤、心脏病和中风等风险,故新一代更具选择性的JAK抑制剂还有待开发。近些年来JAK 激酶亚型TYK2(Tyrosine Kinase 2)的小分子抑制剂由于具有更佳的选择性而成为摆脱JAK抑制剂发展困境的希望之一。
除了JAK抑制剂外,S1P(Sphingosine-1-Phosphate)受体调节剂也被用于治疗罕见病多发性硬化症(Multiple sclerosis, MS)。这类药物能够通过抑制S1P受体的活性,将淋巴细胞束缚在淋巴结中,使更少的炎性细胞能够进入中枢神经系统,从而保护髓鞘。目前已有四款S1P 受体调节剂获批上市,分别是 Ponesimod(1-11)、Fingolimod(芬戈莫德,1-12)、Siponimod(西尼莫德, 1-13)和 Ozanimod(1-14),而其他自身免疫性疾病的治疗还缺少针对性的药物。
参考文献:
[1] Schwartz D M, Kanno Y, Villarino A, et al. JAK inhibition as a therapeutic strategy for immune and inflammatory diseases[J]. Nature Reviews Drug Discovery, 2017, 16(12): 843-862.
[2] O'Shea J J, Schwartz D M, Villarino A V, et al. The JAK-STAT Pathway: Impact on Human Disease and Therapeutic Intervention[J]. Annual Review of Medicine, 2015, 66(1): 311-328.
[3] Mc Lornan D P, Pope J E, Gotlib J, et al. Current and future status of JAK inhibitors[J]. The Lancet, 2021, 398(10302): 803-816
[4] 赵剑男. 靶向模式识别受体小分子抑制剂的设计、合成、及抗炎活性研究[D]. 中国科学院大学, 2022.
[5] Dyckman A J. Modulators of Sphingosine-1-phosphate Pathway Biology: Recent Advances of Sphingosine-1-phosphate Receptor 1 (S1P1) Agonists and Future Perspectives[J]. Journal of Medicinal Chemistry, 2017, 60(13): 5267-5289.